Wednesday, November 29, 2006

紮根理論與民族誌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又稱為基礎理論或深入理論,是質化研究方法紮根理論是質化研究中,最被廣泛使用的一種研究法,紮根理論方法的要旨在於將現象作系統性的資料收集、並藉系統化分析、整理,藉由資料歸納,從研究情境中發展或建立理論。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策略是由二位社會學者:Barney Glaser與Anselm Strauss最早發展出來的(徐宗國,1997)。紮根理論適用歸納的方式,對現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結果。換言之,紮根理論是經由系統化的資料蒐集與分析,而發掘、發展,並以暫時地驗證過的理論。因此,在研究中,資料的收集、解析及理論的建構彼此都是息息相關、相互影響的。紮根理論被認為是質化的方法中,最為科學的一種方法,因為它藉由科學的原則(例如歸納與演繹並用的推理過程)、比較的原則、假設驗證與理論的建立(胡幼慧主編,1996)。就質化的觀點來說,它運用系統化的程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並歸納式的導引出紮根的理論。紮根理論可藉由譯碼程序進行資料的分析與理論的建立。其目的不僅在由資料中擷取議題,或由幾個組織鬆散的概念中發展出一個描述性的理論架構。譯碼是一種把資料分解、概念化,然後再以一個嶄新方式把概念重新組合的操作過程。紮根理論的研究法的分析部分,是由三種主要的譯碼過程所組成:開放性譯碼、主軸譯碼及選擇性譯碼,使得原始資料逐漸概念化、範疇化,再對原始資料的交叉檢驗與驗證,使得理論可以確實的建立。

民族誌是在描述一個種族或一個團體中的人的生活方式(Crewell,1998),並解析其與文化中的人、事、時、地、物各因素之交互影響過程。研究者必須「長時間參與」或以「一對一的訪談」方式蒐集資料民族誌是一項產品,也是一個過程。就產品而言,它是研究的產物,典型的以一本書長度呈現;就過程而言,它是在團體中長期的觀察,經研究者日復一日浸入於人們生活的參與觀察或從一對一團體成員訪談,研究者研究行為的意圖和文化共享團體的互動關係。
1、民族誌與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民族誌在研究過程中運用參與觀察蒐集一特定文化團體的資料,而參與觀察乃其所運用的方法。參與觀察亦廣受其他領域學者的採用,如:醫學、社會學和教育學者等。
2、民族誌與俗民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
俗民方法論為Schutz驗證對於自然和社會學知識的爭論,而為社會學家Garfinkel發展的理論。目的是在了解人們如何將日常現象轉為「理所當然的知識」,最常用的技巧是以「打破常規」的方式來探討人們如何「修補」常規受損的行動(胡幼慧,1996:14)。

Thursday, November 16, 2006

教育研究法 期中考 幼92辛18號 葉雅楓

(一)未來從何開始,又該如何預測未來或適應全球化的變向,這短短幾句話隱約告知我們如何幫妳的孩子“迎向未來”這世界一直的改變,但人的心是不變的,所有的一切包括機會、資訊、真理都必須靠自己去爭取,如同孩子一樣,孩子“未來像一個拼圖”,他們的成長過程是不容許我們去抹滅的,因為未來是個未知的道路,所發生的事物是在無知狀況下發生,所以想預知未來是得靠自己去決定,有了這正確的觀念在與家長的溝通之下一起去協助孩子幫孩子去設計那拼圖的區塊,造就出屬於孩子自己的未來,雖然在這過程中有些許的困難,家長們總會有些許對孩子不放心,一直幫孩子規劃人生的道路,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樣樣都要幫孩子做,身為幼師的我們應先做反省的動作,我們要先營造一個適合孩子的環境,讓孩子在這環境能快樂的成長,而不是填鴨式的學習,因現今世界已快被“科技”所取代,反觀周遭的生活,卻也有許多事物一直減少就是美麗的環境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人都想爭證明為孩子選擇是對的,所以在與孩子溝通上爭執的過程中都忘了,原來所要爭議的問題到最後卻互傷了和氣,所以在此階段更是我們伸出援手的最好時間,讓孩子在無壓力之下學習,聽聽孩子的需求也可試著讓孩子們掌握機會去拼造自己的人生版圖,這也是我們積極推動親職教育的目的。

(二)貓貓老師認為小Jimmy是個不乖的孩子,而這個定義來自小Jimmy的脾氣非常固執,他對於「不相信」的事情,絕對不願意去做,例如:吃藥事件,貓貓老師(研究者)雖然長期與小Jimmy(被研究者)有互動,卻無法深入理解被研究者的內在思考。
而且矛盾的是,貓貓老師覺得小Jimmy沒有行為偏差的行為出現,只是對某些事堅持度較高,其實貓貓老師可不必完全否認小Jimmy認定的事,在適當的時機提出老師對問題的疑問,並與幼兒討論可能會發生的事,在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語氣,言詞實際合理,才能深得小Jimmy的信任。
或許小Jimmy曾有過吃藥不愉快的經驗,或大人無意間的對談讓他產生畏懼,老師可改變餵藥方式,或和小Jimmy討論何種餵藥方式對他而言較不會有恐懼感,例把藥粉倒在小杯子裡再加水(或藥水)攪拌後喝下去,也可用小湯匙分少許藥粉,配合少許開水喝下去,每次吃完一湯匙的藥,把茶杯邊緣擦拭乾淨,再倒入些許水,準備吃下一湯匙的藥,在餵完藥後給予糖果或酸梅,讓他不會記得藥的苦味,等他適應後,再慢慢徹掉這些獎勵品,不管是用何種方法餵藥,同時請班上同學鼓勵小Jimmy並給予拍手,給小Jimmy得到成就感,也可告訴他並實際讓她看其他同伴,吃了感冒藥,不但不會變醜又變笨,反而生病會慢慢好起來,如果不吃藥的話,把細菌傳染給豆花妹妹,讓豆花妹妹跟著他一起流鼻涕、咳嗽,反而不好。
 建議貓貓老師如在教學上遇有難題,可向較資深或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並和家長互相進行溝通與聯繫,讓雙方面知道孩子的動態,共同為孩子的學習生活建立信心及安全感

Sunday, November 12, 2006

放假通知-----輕鬆一下

95年11月10日新聞稿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表示,行政院已核定「政府行政機關紀念日及民俗節日假期調整原則」,依該原則,明年農曆除夕暨春節假期調整放假,連續放假9天;民族掃墓節、端午節及中秋節等3個民俗節日亦調整放假,連續放假4天。

紮根理論

何謂紮根理論---紮根理論是經由系統化的資料蒐集與分析,而發掘、發展,並已暫時地驗證過的理論。因此,資料的蒐集和分析,與理論的發展是彼此相關、彼此影響的。

質的研究

質的研究特別重視:(1)研究者親自體驗(參與觀察)並記錄自然情境中的行為,(2)蒐集多樣化的描述性資料,如訪談抄本、實地記錄、圖片、相關文件等,(3)兼顧事件或現象形成的過程及結果,(4)不在驗證研究假設,而是將諸多片斷資料予以歸納,以發現其關聯性,(5)探究不同個體對於自己本身行為所作的解釋或認定。教育研究中比較熟悉的研究方法如人種誌研究、歷史研究、個案研究等,均屬於質的研究。  質的研究:(1)是以特定期間所蒐集到的資料作為分析的依據,(2)通常以個案研究方式進行,深入探究在此一個案(一個人、一群學生、一所學校、一項方案、或一種概念)所發生之事件或現象。主要的研究設計有兩類,其一是人種誌設計、第二是分析設計。在人種誌設計中,研究者採用觀察、訪談、或文件分析的方式,針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或長期的探究。分析設計則透過完整的文件分析,了解過去的個人、事件、或現象對於現狀的可能影響。分析設計又可分為概念分析、歷史分析、與法規分析三種。  透過質的研究途徑,研究者可以儘可能的深入了解所欲探討的事件或現象,而且通常可以單獨由研究者進行機動性研究,也比較不需花費龐大的經費。但是質的研究無法精確描述群體現象,研究過程耗時費力,研究設計在信、效度以及推論方面都仍有不盡周延之處,這些不足之處正是

Tuesday, September 26, 2006

幼92辛 18號 葉雅楓

我的部落格已經建立成功了!
若有收到請回應,謝謝! ^_^